中國農科教推高效服務平臺于2009年正式啟動,建立農業、科技、教育、推廣相結合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是立足我國國情,堅持主體多元化、服務專業化、運行市場化,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必然要求。具有四個方面的重大意義:(一)農科教推有管理體制的分割性。(二)農科教推有學科產業的關聯性。(三)農科教推有科技服務的互補性。(四)農科教推有行為目標的一致性。
為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建設,應當有計劃地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技術推廣、農資經營、種植(養殖)大戶、種植(養殖)基地、生產企業等,開展國家職業資格技能培訓、現代農業標準化栽培管理技術、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和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培訓。
我國農村要實現農業產業化與現代化,必須要擁有一批高素質的農業勞動者。否則,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方法就不可能得到推廣與應用,現代化的農業機械就無法普及,農業勞動生產率就難以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實現農業現代化。中國農業在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舉世矚目,但我們還應清醒地認識到,農業的任務十分艱巨,農業的核心能力并未發生根本性轉變,不可逆轉的因素過多,農業仍然是經不起風吹浪打的弱勢產業。農民仍然是數量大、職業技能低和比較貧窮的弱勢群體。換言之,農民人數眾多,則蘊藏著巨大的潛力;職業技能低,則說明進行職業教育具有相當的緊迫性。農業職業教育應充分發揮本身優勢,可以為發展農業產業化培養出大量的農業技術人才和經營人才,為提高農民素質做出應有的貢獻。同時,開展農業職業教育,也是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精神,加快農村小康社會建設步伐,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富裕勞動力消化轉移,提高廣大農民就業、創業能力,拓展農業發展領域的具體措施。所以,農業職業教育在明確所承擔的歷史重任的前題下,應圍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改進教育的形式、手段、方法和內容,培養符合現代農業需要的各類農業人才。
現代農業的發展,對于農業職業教育來說,既是機遇,更是挑戰。要想抓住機遇,辦出適應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需要的農業職業教育,就要按照“對接產業、服務產業、提升產業”的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職業教育改革和體制創新。
現代農業在構成要素、目標和載體等方面具有區別于傳統農業的顯著特征。
一、從構成要素看,現代農業至少有現代科學技術裝備、現代生產管理理念和現代生產組織制度三個方面的構成要素。傳統農業靠體力,現代農業靠智力,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支撐,以機械化、智能化生產裝備為手段,用成本效益理念、環境生態理念、人本至上理念等現代管理理念管理農業,采取合作化、規;、集約化生產等與現代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的生產組織形式,是現代農業區別于傳統農業的重要標志。
二、從目標看,傳統農業以滿足人民生存發展的基本需求為單一目標,而現代農業至少有保供給、促增收、可持續三大并行不悖的目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是農業的基本功能,也是現代農業的基本目標;在發展農業的同時,促進農民收入較快增長,是現代農業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目標;實現產業發展和農民富裕目標不以過度消耗資源環境為代價,做到農業生產與資源環境同時兼顧,相得益彰,是現代農業的長遠追求和根本目標。
三、從載體看,傳統農業主要是種田養豬即種養業,而現代農業則是三次產業的集成,其基礎在種養、轉化在加工、增值在流通,F代農業業態的拓展,使三次產業的元素常常同時出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四、從農業勞動者素質來看,現代農民的概念,不僅是一種體力載體,更是一種智力載體。是在具備基本體能的同時,能掌握先進的農業科技,接受先進的現代管理理念,具有先進的思維方式與水平的新型職業農民。
此外,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同傳統農業科學技術相比,具有智能化、物化、產業化和企業化四個顯著的特征。農業科學技術在形成自己完整體系的同時,一方面,與其它眾多門類的自然科學相互滲透,并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農業科學技術與社會科學、技術科學與經濟科學不斷向農業科學滲透、交融,從而形成許多新的科學技術交叉點,拓寬了農業的領域,大大推動了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
加強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培養綜合性的合格人才,促進農業綜合性協調發展,只有社會、經濟、科學、文化等綜合發展,農業才會有長足的進步。隨著社會、經濟、科學、文化的進步,社會亟需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教育必須與社會發展的要求相適應,必須培養學生具有綜合利用多門學科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農業職業教育從以農學科為中心的教育,轉向綜合化知識的教育,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啟動中國農科教推現代農業職業教育中心,發揮其特有職能,更加有利于助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的健康發展。
中國農業市場網www.cherryfeen.com